
1931年11月19日早晨8点正版炒股软件,徐志摩从上海乘坐中国航空公司“济南号”邮政飞机飞往北京。当时他急着赶往一场重要的活动——林徽因当晚将为外国使节举行一场讲座,主题是中国建筑艺术,徐志摩决定亲自到场支持。
然而,讲座临近时,徐志摩依然未出现,林徽因等人开始感到不安。根据之前的通讯,飞机应该早已到达北京,怎么会迟到呢?大家心里充满了不祥的预感。果不其然,晚些时候,他们收到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——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在经过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,突然遇到了大雾。由于能见度极低,飞行员无法判断方向,为了寻找航道,飞机不得不降低高度。不幸的是,飞机撞上了山坡,发生了猛烈的爆炸,坠落到深谷中,徐志摩和其他两人不幸丧命。
展开剩余84%林徽因听到这一消息时,几乎晕倒在地,而此时远在上海的陆小曼,也因为突如其来的噩耗而情绪崩溃。那天,当送信人敲响陆小曼家的门时,佣人先行打开,听到“徐志摩飞机失事”的消息后,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陆小曼听到后,急忙走到门前,询问详细情况。佣人支支吾吾,终于说道:“先生……飞机失事了,遇难了……”这句话仿佛一块巨石,砸在了陆小曼的心头。她突然失控,愤怒地推开送信人,随手将门锁上。接着,她疯狂地跑上楼,坐在床上泪如雨下,尽管嘴里不愿相信,但她知道,徐志摩永远也不会回来了。
让陆小曼深感懊悔的是,在徐志摩出发前的那天,他们因为钱的问题发生了剧烈的争吵。陆小曼,作为民国时期的名媛,从小就过着优渥的生活,习惯了奢华与享乐。19岁时,她嫁给了留学归来的王庚,婚后成为了生活在洋房里的将军夫人。她认为,生活应该是享受的,而男人的责任就是供养自己。虽然她有学问,英语也很流利,但她从不考虑出去工作。
而徐志摩家境也不差,毕竟徐家是海宁的首富,财富非一般人可比。但因为父母反对他与陆小曼的婚事,徐志摩从未得到父母的支持。婚前,徐志摩的父亲就明确告诉他:“结婚后,你要自力更生,家里不会给你一分钱。”这也成了现实,婚后徐志摩的父母果然不再资助他们,陆小曼也并不受徐家父母喜欢。两人曾在同一屋檐下生活过,陆小曼常常撒娇要求徐志摩抱着她上楼,或者把剩饭扔给他吃。这些行为让徐志摩的父母无法忍受,他们认为陆小曼不过是一个花瓶,尤其是在她因身体原因不能生育的情况下,徐家的长辈更加排斥她。
婚后的日子对徐志摩来说充满压力。他不得不在多所学校兼职、为报社写稿、经营公司,还做过房地产兼职。所有这些工作加起来,每月收入也只能勉强维持家用,但陆小曼却总是挥霍无度,过着贵妇的生活。她偏爱上海的现代化生活,坚决要在这里定居,住的还是一栋三层的小洋楼,光是租金就让人咂舌。她还经常根据时尚潮流定做旗袍,一次就买了五双大牌鞋子,化妆品也都是进口货,甚至连零食也是奢侈品。她热爱西餐,最喜欢去上海的高档西餐厅。
陆小曼的这些生活方式与徐志摩的经济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为了应对这些开销,徐志摩四处借钱,有次甚至找到了前妻张幼仪。这时的张幼仪,已经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,她毫不犹豫地拿出一张支票帮助徐志摩,甚至为了不让他丢面子,还说这钱是父亲给的。
尽管徐志摩尽力维持家庭的平衡,但他的心情却逐渐沉重。他曾多次与陆小曼谈论节约的问题,但她从不听劝。有一次,徐志摩甚至向朋友抱怨:“小曼对钱一点节制都没有。”虽然心中有些后悔,但他依然爱着陆小曼,甘愿为她付出。陆小曼并不在乎他的苦衷,依旧过着奢华的生活,甚至在徐志摩外出工作时,还开始染上了大烟。
为了节省开支,徐志摩不得不在北京借住在好友胡适家里,有一次,他因为郁闷去逛了北京的“八大胡同”,尽管临时想找个女人解闷,但当面对其中一位女子时,他又被吓跑。那天晚上,他淋湿回到胡适家,心情更加低落。胡适的妻子江冬秀为他准备了一套新衣服,而徐志摩则不好意思地说:“其实小曼也做了几套衣服,但还没拿过来。”这一谎言被江冬秀戳穿,她气愤地说:“她根本不会为你做衣服,怎么可能!”这时,徐志摩只好低下头不语。
在这样的压力下,徐志摩仍然没有想过离婚。尽管陆小曼并不关心他,也从不体贴,他依然在照顾她,尽管两人已经完全失去了平衡。
1931年11月18日,徐志摩因钱的问题再次与陆小曼发生争执,他甚至写信恳求她节约开支。然而,这封信成为了徐志摩留给她的最后一封信。第二天,徐志摩就因飞机失事离世。陆小曼陷入深深的自责中,意识到自己从未真正关心过徐志摩。
在徐志摩去世后,陆小曼的生活发生了剧变。她与已婚的翁瑞午开始同居,尽管如此,她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,远离了娱乐场所,开始专心读书、整理徐志摩的作品,甚至学习绘画。她或许是在试图以这种方式赎回自己对徐志摩的亏欠。
1965年,陆小曼因病去世,临终时希望与徐志摩合葬,但这一愿望被徐志摩的儿子拒绝。最终,她的骨灰没有人认领,消失在人海。年轻时风光无限的她,晚年却连一个墓碑也没有。陆小曼的人生,正如她的爱情一般,充满了错过和遗憾。
发布于:天津市阳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